你的『雞眼』是習慣養出來的!

你走路的時候是否總覺得腳底好像踩到小石頭,每走一步就壓迫一次,而那顆小石頭卻總是除不掉!!

什麼是雞眼?

雞眼是皮膚科常見的病灶,本身沒有疼痛感,但走路時無法避免壓迫而產生痛感。雞眼前身就是「繭」,主要是因為足部皮膚與鞋子摩擦,使表皮反覆刺激導致角質增生,慢慢變成繭。繭反覆受壓力擠壓、摩擦,形成一個圓錐狀的角質體,就成了雞眼。

繭與雞眼差別在哪裡?

●繭:通常長在腳底承重的地方,如前掌、後腳跟,面積比較大,沒有明顯的核心。
●雞眼:通常出現在腳底、趾背、姆趾跟小趾外緣,面積小、表面較平滑,有明顯的圓錐核心。

好發族群

前言有說到,繭和雞眼是因為皮膚和鞋子摩擦造成,那麼和你腳上的「鞋子」就有很大的關係! 通常鞋子不合腳是主要原因,像是過小的鞋、高跟鞋、尖頭鞋等都是比較容易養成雞眼的鞋款。
有些是因為神經疾病、關節疾病,或是其他因素導致
走路姿勢產生改變,造成行走時腳底壓力分佈不均,導致比一般人更容易長繭或是雞眼。

雞眼的治療,應該從「習慣」改變!

一般來說雞眼不一定會疼痛,所以也未必需要治療。但是如果產生發炎、感染,尤其糖尿病族群,就需要積極治療。
臨床上常見的治療方式:
●雞眼貼布或藥膏:效果效慢、較便宜。
●冷凍治療:效果快,但費用高。
●電燒、雷射或手術切除:非必要通常不會採用這個方式。
以上方法,無非都在想辦法「處理過度增生的角質」!

治療上並不難,重點在於避免復發。那麼就要想辦法降低腳與鞋子間的摩擦,從穿鞋開始:
●穿著合腳的鞋:鞋子楦頭不要太窄,要讓前掌與腳趾有適當的伸展空間。高跟鞋類除了考量楦頭寬度,也要避免過高,因為越高前掌承受的壓力就越大,就容易產生厚繭。
●穿襪子:襪子可以降低皮膚與鞋子間的摩擦。
●穿著足弓鞋墊:文章中有提到,壓力分佈不均會造成繭或雞眼,那麼透過足弓鞋墊的力學支撐,可以達到均壓與減壓作用,讓錯誤的行走壓力回到正確的位置,就可以避免過度的壓力摩擦。

 

文章來源:達特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 

Dr.Foot 達特富

為邁向美好生活的你而存在

查詢門市服務據點